跳到主要内容

08 怀疑主义前提

八、怀疑主义前提 

重点提示

  • 怀疑主义:悬置外部世界的存在
  • 独断论:外部世界的存在性不言自明
  • 轴心的转变:引入怀疑主义,悬置外部世界,从以存在为轴心,变成以概念为轴心

怀疑主义与独断论

我借用了“怀疑主义”这个西方哲学词汇,先说说什么叫怀疑主义。怀疑主义最早缘于古希腊,当然,还有不同的怀疑主义流派,我们这里不涉及那么细,我就取“怀疑主义”这个词所表达的最普遍的意义,就是对面前的一切产生怀疑!比如说,你们认为我坐在这里吗?你们都笑了,说,这有什么好怀疑的。哎,怀疑主义就会说:那可不一定。为什么呢?你怎么知道当下不是在做梦呢?对啊,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吧!大家就没有做梦听过课吗?我是经常做梦听课。有人说,做梦听课讲得都是乱七八糟没有条理,场景也恍恍惚惚,跟现在不一样。是的,但场景再恍惚,在做梦的时候你觉得很真实呀,毫不怀疑呀,是醒了以后才觉得诡异。那么,你怎么知道你现在不是这种状态呢?庄周梦蝶!你在梦中是没有判断力的,在梦中的所有判断都是无效的,能理解吧!出了梦再想刚才的梦,你的判断兴许有效,但是你在梦中,你说我绝对肯定面前坐着一个叫叶少勇的人在给我讲课,绝对不可能有第二种可能性,你这个判断也是无效的,因为你可能在梦中没有醒!至少你无法排除做梦的可能性,这就是怀疑主义。

除了梦的例子,还有好多别的例子,比如西方人会说,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个世界存在?如果我们是被恶魔引诱了呢?一个恶魔给你制造了一种幻象,让你觉得你生存在世界上。比如有一部科幻电影叫《黑客帝国》,我们怎么知道,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不是一个计算机体系把我们逮起来,在脑子后边插了根电线,给我们输送各种模拟现实的神经电信号,让我们觉得,这个世界存在了呢?不知道!你没法否认这种可能性。怀疑主义可以瞪着眼不承认,拿个杯子敲头一下,疼不疼?疼!疼也可能是梦到的疼,还是不能肯定这杯子是存在的,你拿它把我敲死,我也不承认它一定是真的,保不齐这是一场梦,一场电脑模拟,我们被恶魔引诱了,种种种种,皆有可能,这就是怀疑主义。

其实哲学一直发展到今天,也没能对怀疑主义的质疑提出一个特别好的解决方案。有人说,这么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解决?要知道,人类的哲学发展了几千年了吧,很多基本问题都没有解决,跟科学的发展完全不是一个概念。我们看两千年前的科学认知,觉得好可笑。而两千年前的哲学家提出的问题,我们现在也没有一个特别好的答案。但是,对于怀疑主义也不是没有回应,比如说有人用语境主义来回答,他会怎么说呢?说,的确,我是无法排除做梦的可能性,那你能肯定我们是在做梦吗?你也肯定不了,对吧!那好了,咱俩一人一半,各有50%的正确可能性。那我们再接着,你老觉得这是在做梦,有意思吗?你倒是给我醒一个看看?你说我醒不了。那你这整天怀疑怀疑的,太没劲了!

语境主义是什么意思啊?就是我们要讲究你现在在哪,你既然在这个世界上,在商言商,在官言官,你既然逃不出去,整天怀疑就没有意义,没劲!这也算是一种回答,你可以说它是一种闪避,理论上能闪开也有它的作用。在梦言梦,我们既然醒不来,那就好好做这个梦嘛。但是我要说,几千年来,人们认为怀疑主义是一个50%对50%的问题,龙树把这个问题变成了百分之百的问题,这是龙树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最大功绩,我们马上就会说到。

怀疑主义本身确实只有50%的概率,怀疑主义是不做肯定论断的,它的对立面就是独断论,怀疑主义认为其他一切理论建构都是独断论。引入了怀疑主义视角,就可以知道,这世上没有任何一种认识方法,可以直接确证外部世界的存在。你怎么证明这个世界一定是存在的呢?把这东西举起来砸我一下,给我脑袋上砸一个包,这都不能直接确证外部世界的存在,无效!这也就意味着,外部存在的问题是要被悬置的,50%的意思就是悬置,两边皆有可能,这个世界50%的可能性存在,50%的可能性不存在,我们不能确定,无法排除掉另一种可能性,就只能悬置。

轴心的转换:从存在到概念

而如果悬置以后,我们还想讨论存在的问题,还不肯放弃努力的话,我们对存在的描述,要以什么为中心啊?大家想想这个问题,只能以概念为中心!这就是怀疑主义作为一个前提的作用。我们过去说,要想证明一个东西存在,拿出来掂一掂,看一看,所谓“眼见为实”是什么意思啊?就是看见它,就能证明它存在,这就不是怀疑主义,是独断论。怀疑主义是我看见它,我也不能确定它存在。而如果这个怀疑是有充分理由的,是不能排除的,这个问号如果是消除不了的话,那我们还怎么研究存在问题?只能下定义、立概念、做描述。你不要把这个东西敲给我看,没用,看了也没用!你就告诉我这东西是什么吧!大家想一想,是不是这个道理?这有点绕。也就是说,我们所有的感知经验,都是由概念的传达和描述获得的,而概念本身并不一定反映真实存在,它有可能是虚假的。

过去我们认为的不容否认的事实,引入了怀疑主义视角以后,就都不是事实了,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“事实”!你说这个杯子放到我面前,敲我的头,我疼,这也都不足以证明有这个杯子,顶多只能说我有杯子的感知,有这个概念,我疼,也只是我有疼的感知,不能证明外边一定有杯子这个事实,顶多只能说我们以为有杯子,我们感觉到疼痛,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考察。我只能说我以为这个世界存在,我觉得这个世界存在,至于这个世界是不是真的存在,那还不一定。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一个道理?也就是说,在怀疑主义面前,外部世界的存在,不是确定无疑、不证自明的。这个问题是要被悬置的,而所有的哲学探求,关于这世界到底有没有,存在不存在,到底什么存在,只能研究什么呀?研究概念认知。因为,你研究不了这个外部世界,你触碰不到它,它有没有还不一定呢,被悬置了,你的概念感知,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下意识的,都不能为外部世界的存在作证,就像是在法庭上被禁言了!因为其可信度有待进一步调查。我们过去独断地认为,一个东西摆在面前,就是铁证如山了,现在经过怀疑主义的拆解,这条证明的道路被堵绝了,那还怎么研究这个东西是存在还是不存在,只能先从认识入手,就是说我认为这个杯子存在,至于这个杯子究竟存在不存在,那得调查完了以后才能下结论。这里要转一个弯,特别不好转。

任何一个存在主体,首先是一个被主张了的概念定义,大家想一想,是不是这样?你说这个存在、那个存在,不要拿那个东西秀给我看,我不知道咱们是不是在做梦,梦中你也可以秀给我看,你说这个东西存在,只是证明你有一个存在的主张,你认为你的这个概念是有基础的,认为在外部世界中有一个东西与这个概念相对应,至于是不是真的有,还需要考察。所以任何一个存在主体,它首先只是一个被主张的概念定义而已,

那么,这样的话,我们讨论“什么存在”这个问题,就被转化了,我们提出问题的方式、角度就被改变了,我们没法讨论什么是存在的,我们只能讨论:我们所设想的存在是不是可能。你听这两个问题,侧重点是不一样的,我们说“这世界上有什么?”“这世界上存在什么?”是以外部世界为中心来考察的,而经过审慎思考,这个问题的提法是有问题的,它预设了一个符合我们概念认知的外部世界的存在性,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东西,外面就一定有这样东西,这是不言自明的,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,才能这么提出问题,而这个前提恰恰是不成立的!那好,我们要基于一个“怀疑有理”的怀疑主义前提,应该怎么提这个问题呢?你不要谈什么存在,你就说你所设想的存在是不是可能?问题这样提出来,它的角度就变了,由以存在为轴心,变成以概念为轴心。你不要跟我说这世界上有什么,就说你认为有什么,把你认识的因素纳入进来,那么我们分析一下,你的这个认为合不合理,可不可能。而如果是合理的,那保不齐这世界上真有一个你所认为的东西,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,怀疑主义不是独断论。

我们生起了一个概念,那么,在真实的世界上是不是真有一个这个概念所诠表的、所指向的那样的东西存在?怎么讨论这个问题?只能先讨论你的概念构成,我要知道你说的是什么,我才能分析这个世界上可不可能有你说的这个东西。大家这个弯转过来了吧!这样的话,所有存在论的质询,都变成了认识论上的质询,我们不要再讨论什么存在,我们只能讨论我们所描绘的、所设想的那个存在,可不可能。

龙树颂文证据

口说无凭,有颂为证,介绍了怀疑主义,下面看,这两首龙树颂文,里面就清晰地透露着怀疑主义的立场。

《中论颂》第21品《生成与坏灭之考察》:

【什】若谓以眼见, 而有生、灭者,

  则为是痴妄, 而见有生、灭。 21.11

【今】生成以及坏灭者,若汝以为是可见,

  即是出于妄愚痴,而见生成与坏灭。 21.11

这一品叫作《生成与坏灭之考察》,龙树所要破斥的观点是:有人认为“这世界上存在着生与灭”,龙树说,不对!哇哇说了好多道理,到这个地方,他的对手终于受不了,说这生成、坏灭还用讨论吗?你天天睁开眼看到的不就是生灭变化吗?这样说就属于独断论,看见了它就一定有,这就是独断论。龙树说:“生成以及坏灭者,若汝以为是可见,”如果你觉得你见到了生成与坏灭,仅仅凭着现前的感知就主张一个东西的存在,我对你回应一个字:“傻!”因为你傻!为了凑字我译成了“妄愚痴”,其实梵文是一个字moha。有人说,我哪里傻啦?我看见了这东西,就是有这东西,这傻吗?龙树说,傻!怎么才能觉得他傻呢?只有站在怀疑主义立场上,才能说出这句话,你们想想是不是?“即是出于妄愚痴,而见生成与坏灭。”你以为你看见了?你有可能是做梦,你有可能是被恶魔迷惑了,这个世界完全可能是一场梦,一场幻,一场模拟,这就是怀疑主义。

这一颂已经很清晰了,龙树是什么观点?你不要在我面前拿这个、拿那个给我证明,说这个生了、那个灭了。我说没有运动,你就走给我看,我说没有变异,你拿来一杯奶,让我看着它变酸,看了也没用!你在我面前演示,让我看到这些所谓“事实”,没有任何证明效力。那么应该怎么证明?概念!不要给我演示,不要在我面前瞎晃悠,你就说你认为这世界上存在什么,把你的这个概念、这个定义、这个描述,给我说出来,然后我们一块来分析你的概念,你的定义,你的描述,看你的这种定义描述,能不能做到自圆其说。如果说能滴水不漏,自圆其说,那有可能外部就是存在着一个你说的东西,如果你说的话都不能自圆其说,那你就别说了。大家需要回回神哈,这个圈快转回来了。

下面再引一颂,不是从《中论颂》,是从《六十如理颂》里引出来的,这部论古代只有一个宋代的译本,质量比较差,基本上看不明白。中国的佛经翻译,唐代是一个高峰,到了宋代就不行了,全是错词、错解。这里《六十如理颂》用的都是我的翻译:  

《六十如理颂》:

  若于某者考察已, 不可得谓“此即彼”,

   智者谁还争辩说, 此者即彼真实者? 42

  如果去掰扯、去考察,最后发现根本得不出来一个没有毛病的描述,说“这个就是什么什么”,而你还非要说,这个东西就已经在这了,那就是傻!如果一个智者,一个不傻的人来看这个问题的话,对一个东西考察完了,发现没法用一个概念来定义,怎么描述都是错,“智者谁还争辩说,此者即彼真实者?”有脑子的人都不会说这个东西是真的、是存在的。所以,基于这种怀疑主义前提来讨论问题,是一个什么情况呢?我总结为一句话:一个事物的存在,如果无法被合理论证,无论他感受起来多么真切,都不能视作真实存在。也就是说,现前感知无力证明外部存在!这个需要消化一下。也就是说,这个东西摸起来、看起来多么真,没有用,因为你有可能是在做梦,怀疑主义,你只能先把它说出来,用概念描述出来,说你认为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,然后我们再根据你的描述去掰扯,如果描述本身没毛病,那有可能你是对的,注意只是可能,如果你的描述自身都立不住,自相矛盾,那连可能性都没有,不可能有这个东西。